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本书由来
笔者曾一直想写一本电子商务数据化管理和数据化运营方面的书。数据驱动主题的电商教材并不多见,源于一线的真实、有效的商业案例则更少。笔者浸淫电商行业多年,非常希望能把自己团队的数据化管理和运营经验编撰起来,汇编成一本书,让后来者稍有借鉴。
约莫大半年前的一天,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张彦红老师通过阿里巴巴公司的朋友找到笔者,表明希望出版数据电商书籍的意向。我们不谋而合,笔者非常荣幸地接下了这本有关数据电商的书,并下定决心拼尽全力、尽笔者所能写一本像样的书。但是,动起手来并不容易,认认真真写一本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笔者给自己制定的写作计划是半年时间,如此速度还是基于现已掌握丰富写作素材的基础上。于是,白天上班,夜晚和周末推掉了一切应酬,笔耕不辍,有时候为了确认案例中的数据是否靠谱,便要推敲好几天。终于,这本书如期跟大家见面了。
本书着眼于电商数据化的思想,尽量弱化各种深奥难懂的技术细节,但是如果全是思想就流于泛泛而论、空洞无物,内容略显肤浅,而且不容易深入掌握商业案例的本质。所以,笔者对内容结构的部署也做了一番精心编排。全书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眼于电商的思想,商业模式是电商从业者必须了解的;第二个层次是基础性的数据驱动方法和商业案例;第三个层次是大数据方面的高级应用,读者在这个层次中不仅会感受到大数据的思想,同时笔者会立体呈现完整的大数据案例。为了让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对关键性的技术以“知识小卡片”的形式展现给读者,期望能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本书特点
这本书特色鲜明,纵观全书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不论是独立B2C还是阿里系电商都通用。书中大量的商业案例既有来自独立B2C的,也有来自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的。笔者试图把数据驱动体系纳入到整个电商生态中去阐述。
(2)丰富详实的真实商业案例。笔者一直以为,只有真实、有效的商业案例才能对读者具有正确的导向性。原创、丰富的案例是这本书最鲜明的特色。例如为了使供应链数据化管理的数据源更加合理,笔者仅清洗大量数据就花费了两周左右的时间。每个案例的遴选,站在笔者的角度上,都来之不易。
(3)侧重数据思路的设计。在写作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笔者,就是不断地问自己:这本书的价值在哪里?现在,这本不算特别厚实但是笔者呕心沥血之作的价值在于,电脑虽然能替代人工计算过程,但是永远无法替代数据驱动的思想和思路,必须由我们人类赋予计算机以睿智的思路,计算机只是把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做成软件封装起来而已。另外,侧重数据分析、挖掘思路的设计与仅围绕数据求解工具阐述事实相比,书籍不容易过时。
(4)本书具有一些独特的内容。譬如用博弈论解释了淘宝平台商家集群的现象,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去解释互联网生态等,并非笔者牵强附会,而是知识之间确实可以融会贯通。有的时候,我们以为发现了或者发明了一种新方法或新理论,其实有可能在其他领域早已可以找到影子。
(5)对技术思路做了化繁为简的讲解。书中所讲解的商业案例很多都是根据数据驱动大项目改编而来,以期尽可能使案例精彩、详实;至于技术层面,部分来自当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一些统计学理论。为了规避读者阅读的时候,生僻的技术理论所带来的不适应的体验,我们对技术思路做了化繁为简的讲解,对结论做了近似白话的叙述。
(6)注重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一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斯普朗格的方法论不仅适合孩子的教育,亦对笔者有所启示。读完这本书,相信读者会有更多的灵感。灵感也许并不来自这本书,但是有可能是阅读过程中碰撞出来的。创造力是需要被哪怕一点点微弱的灵感唤醒的。
(7)内容详实,文字活泼,字里行间透射灵动鲜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