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启发中成长--高梦雪老师荣获南京市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
让孩子在启发中成长
案例背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懂得启发,是教育的为大本领。”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艺术所需要的就是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在三年多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引导和启发还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心存爱意的去做这一切,包括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
案例描述
我们班在军训后转来了一位往届生小张,那可是出了名的“刺头”,原来的班主任告诉我,军训七天,他每天都换着“花样”的迟到,车胎爆了、擦着行人了、撞着电动车了、清凉门桥堵了等等,理由层次不穷,我感到可笑又郁闷,同时对小张的到来充满了担忧。
事实上,小张真的是一名让人很头疼的学生,每周都要迟到好几次,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不听课,也从不交作业,反复谈话没有任何效果,罚站、罚打扫卫生也没用,甚至找家长也是效果甚微,私下和家长联系,家长说小张从小在家就是个混世魔王,没人敢惹。对于这样的一名学生,我一开始试图用目标引领法给他树立起一个目标,可是他却对我说:“老师,跟你说吧,我从来就没想过上这个学校,也没想过学这个专业,都是我妈强迫我的,她自己就是一个小会计,就喊我也学会计,但我其实一点兴趣都没有,我也就想着混个毕业证就行了,你别管我。我不给您惹事,您也别管我。”
我知道不能再用常规的方法来对待小张了,我开始琢磨更好的处理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了小张的一个优点,小张在班级qq群里发言很积极,和其他同学交流的很频繁,我决定好好开发和把握这个优点,通过这个优点带动小张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我找小张来商量,先表扬了他在班级群里的积极性和影响力,而后说了我们班要选举一个班级群管理员,同学们都推荐他做班级群的管理员,小张起先不太想答应,但考虑到还有几个平时和他玩的比较好的哥们都选举了他,最终他还是答应了。等过了一两个星期的无任务状态。我开始逐步给小张提出任务,先是由小张负责班级群公告的管理,而后开始慢慢增加,完善管理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两个星期后,小张的任务扩充为:及时更新群公告、每天发布作业、管理群里消息、组织每周一个微主题讨论,并且将老师批改的A+作业和微主题最优想法用手机拍照,然后发布到班级群的相册里保存,定期汇总表扬。
慢慢的小张就有了变化,起先是小张也开始选择性的交作业了,比如美术和地理的作业,当小张开始交作业的时候,我去找任课老师商量,希望任课老师也能将小张的作业有选择性的评为A+,任课老师也很配合我。而我们班的微主题讨论也成为一个班级文化,每次主题也是小张和班委一起讨论制定的,小张以及很多同学也从这些正能量的微主题讨论中开始认识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自我。也许是受到了任课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认可需要,小张的一日常规越来越规范,不再迟到早退,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
而对于从普通学生上升到“好学生”也是一个小的契机,记得是某次讲到原始凭证的内容,我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找原始凭证。因为小张的妈妈就是一名会计,所以小张找到了好些不同的原始凭证,我让小张在全班介绍了他带来的原始凭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后每周的会计课,我也增加了一个模块,三分钟财经新闻介绍。由小张负责。于是每周都能看到小张制作的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财经新闻,班级里的学生开始带着欣赏、崇拜的眼神看着小张,也会有同学开始对财经新闻的PPT制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一个学期后,我发现小张真的是变了,上课不再睡觉,不再玩手机,而是认真听讲,下课的时候还会缠着老师问问题。现在,这位看似顽劣、玩世不恭的学生已经晋升到了班级前十五名。
不仅在学习习惯上有了进步,在能力方面也有了质的飞跃。让我引以为豪的是由小张全权负责组织的微习惯活动,所谓的微习惯活动就是每天坚持三到四个小习惯,比如每天喝八杯水、每天骑行五公里、每天看五页课外书、每天喝一杯牛奶等等,小张罗列了二十个微习惯,每位同学从中选择三到四个,坚持习惯,每天打卡,每月汇总。不知何时起,我突然发现,在这些潜移默化的时日里,小张已经从一名“问题学生”转变为我的得力小助手了。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案例反思
1、以人为本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作为一名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对于小张这类的问题学生,需要我们放下架子亲近、关爱他们,做学生的学生的良师益友。
2、给予宽容
宽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和理解。宽容不是软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更不是包容与包庇。虽然小张在一开始转入我们班的时候,表扬的不尽人意,甚至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学生,但我不能放弃这类的学生,我们需要给予一定宽容,减少说教,减少惩罚。坚持正面教育,坚持正面引导,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3、激发潜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师要学会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挖掘问题学生的强势智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比如在面对小张,要先耐心观察,发现闪光点并合理运用,促使小张确立不断进步的信心。
4、正确引导
正如那句“懂得启发是教育的为大本领。”简短的一句话,教育艺术所需要的就是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
5、因材施教
其实,“问题学生”的不良习惯,是长期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对待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和关心。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使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都能够提到高效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