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校的一封信

发布者:来源:国际教育2018-06-05 查看数0

陈仲浩,南京商业学校中美班14级毕业生,目前就读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一路走来,他有很多感想。近期他回到母校,目睹了中美班的发展,感触颇深,遂将其在在海外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写了下来,希望能给广大学子及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并期待中美班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的国际精英人才。

亲爱的学弟学妹、各位家长、老师和校领导大家好:

我是陈仲浩,南京商业学校中美班14届毕业生。本科就读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此次回商校探望母校,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国外1年多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鉴于读者的多样性,分别聊聊我对国际教育的看法,考国外大学的一些准备,最后总结一下多年来在外求学路的心得体会。

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先生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提到:当人生走过一个阶段,这时往回看,可以把很多促成了今天的你的一桩桩事件连上线(connecting the dots)。但在当时,你正经历这些事件的时候,是没法知道下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是什么。作为初、高中上学时期的你们,肯定对此时在学校学到知识的意义无法理解透彻。作为“过来人”,走过了中学六年、并在海外本科的求学道路上前行的我,回顾起中学时光,有很多经历、知识、技能,它们如今已连成线,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很多家长认为国际高中跟公立学校相比,仅仅是用英文教国外“初中”级别的理科课程,对想出国从事文科专业的学生或许有帮助,但是却阻碍了理科学生的发展。这个观点现在来看肯定是错误的。中美班的全英文授课,确实在口语和听力上对文科生,比如大学期间学习政治、历史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但其更重要的意义是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督促学生用英文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学习。这种对思维方式培养的意义显然大于简单的语言层面的教育。至于理科的培养,我承认在这一点上素质教育跟应试教育在中学这个阶段“差距”很大。

中美班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合理,学生可以参加社团等活动,有充裕的时间去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到了国外大学,上课的时间又得到进一步“压缩”。有些专业,每周的课程时间不到20个小时,有时候甚至一整天都没有课。再加上国外大学没有了所谓的“班级”、“老师”这些概念,学不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完全取决于自己。毫不客气的说,从高中毕业开始,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迅速拉开。那些善于管理课余时间,自学能力强,知道自己兴趣和目标所在的同学,即便没有多少课,每天会很忙、很充实。大学期间,他们褪去了稚嫩的外衣,建立了初步的价值观,并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能以后大学毕业,对他们来说不是教育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今后不论他们从事什么专业,他们在大学期间建立起的时间规划的能力与自学的能力,都会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迅速适应与发展。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些在外留学的两点心得体会。第一就是,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被教育者最高能达到的高度。但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论你接受的是国内或是国外教育,到最后对于你所能达到的高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在这个教育体系下的你愿意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为此你想付出多大的努力。第二就是,尽快独立。出国留学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旅程,或者说,他的轻松程度或多或少会跟你在这个旅程结束后的成就成反比。2017年出国留学至今快有1年了。在这期间,绝大部分时间要跟家人分离。感恩节,圣诞节对留学生来说不过是冷清的马路,关门的商场。春节,变成了隔着一个屏幕,大洋彼岸的喧嚣。其余大部分时候,都需要你在学习中独自度过。分享了这些,我也希望能跟开始国外大学生涯的你们共勉。期待你们尽快找到学习的兴趣和目标,并为此开始奋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