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发布者:来源:国际教育2015-10-26 查看数0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班主任“以文化人”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我曾经在《报刊文摘》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的命运还能改变吗》,它其实是一个南京的“农二代”职校生给某报副刊《南风窗》写的一封长信。文章内容大体是讲一个职校生刚进学校时想好好学习,可班级上课纪律差,男生多数睡觉,女生大多聊天,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上课嗑瓜子。放学后他还常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威胁,等等。等到毕业求职时,虽然有很多企业给足了学校面子,答应到学校来招聘,可最终学生们的求职简历几乎都被扔进了垃圾桶里……

像这封信中所描绘的上课情景,在有些班级里不也时有发生吗?睡觉、玩手机等情形不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吗?想想这些学生在校读了几年书以后的无奈,我们做老师的能逃避这份责任吗?回想这么多年来,我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班级,有我自己做班主任的,也有客任其他班级的,感受无外乎两种,舒畅或者难堪。那些让大家感到心情舒畅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较好,任课教师的满意度也较高;反之,那些常常让大家感到难堪的班级,其学生大多厌学,没有荣誉感,甚至有些学生的表现近乎缺乏道德底线。

怎么办呢?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在校表现相去甚远呢,除了家庭的原因以外,学校教育、班级管理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或反思呢?

在坐的各位班主任老师,我不知道大家在班级管理时是否有这样的困惑,就是单纯用校纪校规来约束那些问题学生的时候效果往往不是很好,有的学生是明知故犯,有的学生则是反复重犯。马未都先生在谈及中国游客在海外的种种不雅行为时曾说,当制度遭遇文化的时候,制度常常败下阵来。社会的三个层次依次是技术、制度和文化。可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家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时,在制度、纪律以外,完全可以考虑运用文化建设来改变班级的现状呢。

因此,大力推进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以文化人”的学校教育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所谓“以文化人”就是用文章、文德、文教(礼节仪式)等形式来教化人。所以,早在2012年,伴随着学校的兴建和搬迁,校领导的全新文化建设也在逐渐展开。“三业三争”、“能行天下”等核心理念先后形成;《读行天下》早读读本的顺利出版,继而《能行天下》系列丛书的成功发行,都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商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以文化人”的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德育等举措的相继推出,单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这些都有利于形成班主任老师领导下的“道德、品味、趣味、个性”兼顾的班级文化。

下面我就从近几年所带的12电商中专班和14联院会计1班的管理实践中举例说明。

一、施展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班主任老师的人格魅力,其核心就是思想的魅力,我这里所说的思想除了我们常常谈到的道德风范、知识修养以外,还应该包括为平日里对于身边“琐事”的思考与评价,表现为于人于事的独特的看法。在我看来,后者对学生的影响更直观。比如开头说的职校生的呐喊:《我们的命运还能改变吗》,我曾经在12电商班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当时学生发言踊跃,因为这个话题经常出现在报刊和网络上,但观点看法不一,班主任老师首先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再把话题抛给学生,让大家说一说,关键是老师的评一评。老师一评,自己的思想就呈现出来了,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同时呈现给了学生。真正用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观念,审美品味,个性趣味等影响学生,征服学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欣赏老师。试想,班主任老师能够经常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讲给学生听,把自己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展现给学生,向学生敞开心扉,和学生平等交流思想,逐步引导学生尝试独立思考,这是多么自然的示范,是多么有效的引领啊。

学生一旦学会了思考,他们自然就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能关注周围的人或事,继而关心学校、家庭甚至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班级何愁没有凝聚力呢?这样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对构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是十分有利的。

对我们的高职或中职的学生来说,哪怕能有部分学生这样做了,那也是了不得的成绩。因为他们将来都是基层的管理者或是一线的社会服务性人员,他们的道德底线决定了诸如食品安全或服务质量优劣的底线。这种思考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将来在遇到问题时选择自己要走的路,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国家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利用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观念转变

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很多班主任束手无策。而学生解释的理由则五花八门,比如堵车,闹钟坏了,手机没电了等等。这些都是最常见的理由了。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12级电商中专班的叶辉同学,有一次他又迟到了,但他平静地站在我面前对我说“老师,我没有迟到。我7点10分就准时到了303车站,可是车没来。我没有办法”我当时真的觉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想法,如果我能改变他的想法,也许我就能改变他的人生。于是我想到了一本书,名叫《西点军校给男孩的成长书》。我在QQ群里推荐,有部分听话的学生很快就找到或买到了,他们在班级里传阅。而那些经常迟到、不交作业的学生,我就规定他们借同学的书看,并要讲给我听,哪怕只是看一部分。总之,大家或认真或马虎地读了一遍。

正巧,轮到我们班做国旗下的讲话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我先是让同学们在早自习时说说自己了解的西点军校,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自己读后的真实感想。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注意到了“没有借口”这个西点军校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发言时,有同学说:“没有借口看起来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但可以促进我们追求完美。”还有同学说:“我们现在借口很多,主要是想犯错误时开脱自己。其实,要是真的不找借口了,很多任务我们也都能完成。”三四个早自习以后,学习委员从责任心、自律意识等几个方面归纳了同学们的各种说法,的确大大超出我的预期,最后,我自己补充了“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这个角度的读后感。于是一篇题为《学习生活中不找借口》的发言稿就这样完成了。那一周,升完国旗,做国旗下讲话的是由同学们推选的当月进步最大的宋雨茜同学。后来,她真的很少迟到,第二年,同学们选她做了班级生活委员,她还入了团,并兼任团支部宣传委员。12电商中专班是入学时年级里分数最低,人数最多的班级之一。入学两个月以后,旷课,请假、迟到的人数大大降低,一年以后,基本杜绝。

我并不是说一次读书活动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想抛砖引玉,带给大家一种工作的思路。我后来又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的确会有学生受书籍的影响而产生行为举止上的变化。相对于那些把国旗下讲话的任务随意地交给某个学生的班主任,相对于那些鼓励学生在网上下载别人的文章的班主任,这样的活动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教会学生如何把一件事情作对,其次是正确的付出代价,努力地去实行,不要有任何借口。久而久之,学生的那些错误观念能不发生转变么?

三、精心设计班会,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老师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也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阵地。学生比较讨厌上班会课,因为一到班会时间就会有学生受到或明或暗的指责,还有的班主任老师一到班会就千篇一律废话套话连篇,搞得班级死气沉沉,效果肯定不好。所以,这样的班会课越少越好。而主题班会就不同了,它主题明确,形式生动,学生能融入其中,由于是精心设计的,所以常常给学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去年,14联院会计1班报到后不久,在军训前,我特意设计了一节表现真正军人作风的主题班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贯穿始终,当播放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剪辑时,先是全场安静,接着同学们佩服地鼓起了掌,这种勤学苦练,争创佳绩的精神和品质不就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内涵吗?老师的引领智慧地发挥了作用,有了同学们摩拳擦掌的干劲,军训动员变得轻松愉悦了。

14年上半年,我们语文组老师合力编写了早读读本《读行天下》,其中有关亲情的诗文很美,很感人。等到14联院会计1班入学后,晨读虽然书声琅琅,但我总觉得像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一个小作文,要求写一个表现家庭亲情的小故事。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写妈妈冒雨送生病的孩子挂水,要么是孩子脚扭了,爸爸背孩子上学。几乎千篇一律。

我怀疑学生是否真正懂得亲情。所以设计了一个《爱之亲情》的主题班会。迈克尔•度德威特的动画片《父与女》放在“爱之亲情”主题班会的最前面,8分钟的时间里,没有对话,只有简单线条勾勒出的生动画面,给学生带来的却是触及心灵的简单的感动,到最后几帧画面,全班鸦雀无声,几乎所有的女生都落泪了。接着,是李宗盛的《希望》,那是一位父亲对孩子敞开心扉的告白,朴实无华,真切动人。随后是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想。同学们各自选择了打动自己的片段,有很多真情的流露,说的非常感人。最后是全班学生学唱《烛光里的妈妈》。当我问及学生喜欢哪句歌词时,有好些同学告诉我,最让他们感动的是“你的女儿已经长大,不愿再牵着你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这一句。学生们感觉这句歌词写出了她们的现状,也提醒她们要及时感恩父母。

不管这样的感动能持续多久,毕竟他们感动过。这样的设计,引发学生对身边的亲人的关注,尤其是对双亲的感恩,画面好看,歌曲好听,思想性人文性俱佳,学生非常喜欢。班主任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以文化人”教育方式的最佳体现。对形成“道德、品味、趣味、个性”兼顾的班级文化也大有益处的。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班主任老师“以文化人”的工作除了展现个人魅力,讲究工作技巧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加强品德和文化的修养。

古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这段话强调的就是人格的力量。可见,班主任老师有信仰,有才学,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亲和力,也是在工作中发挥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当然,这种影响力不是天生的,是要经过失败的磨炼、反复修养而形成的,尤其对于刚入行的年轻班主任,认识到这些是很重要的。当我们以付出、以贡献改变了班级的面貌,改变了部分学生的人生轨迹时,我们的满足感、成就感就是一个教师的幸福源泉。

孙吉茹

201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