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站社团播音稿8

发布者:来源:汽车服务系2017-01-13 11:01:13 查看数0

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风景名胜在节目开始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今明两天的天气情况。今天晴13℃到3°明天晴,15℃到6℃。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1]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营建原则

考工记中对宫殿的要求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建造过程

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5]  。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诏以南京皇

明成祖朱棣

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开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史书记载了运送它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用了28天的时间,才送到了宫里。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山东临清也要向北京运送贡砖。[6]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7] 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8]  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新修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好了,今天的节目在这里想和大家说再见了。在节目的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明两天的天气情况。今天晴,13摄氏度到3摄氏度,明天晴,15摄氏度到6摄氏度。如果你对广播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的话,请登录我校百度贴吧青春飞扬广播站,百度贴吧青春飞扬广播站,给我们留言吧!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