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国旗下讲话—从诚信守礼到尊师重教

发布时间:2019-03-27 查看数0

本周为我们进行国旗下发言的是来自17联院会计班的同学,演讲的主题是从诚信守礼到尊师重教——浅谈今日内在修养与外在教育。

中国,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璀璨的文化底蕴、高尚的道德标准和耳口相传的礼仪规范。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浮章之美,谓之华夏也。

谈起礼仪道德,就不得不说到诚信。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守约、无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诚信考量一个人的内在的道德规范,而外在的修养学识却要靠老师来传授教导。

尊师重教顾名思义,就是尊重老师,重视教育。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到今天,教师的含义又有了新内涵,他们不仅是传道授业,还是继往开来,传承文化,雕塑民魂,承担国运的人。有一幅对联是这么写的:“三寸粉笔,三寸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尊师重教重在行动。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要尊重老师的人格,不顶撞老师,虚心接受批评,主动向老师问好。

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我认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有一方讲台,却蕴含着伟大,创造着神奇。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当外在的学识修养到达满意的高度,我们便要追求与人相处的和谐之道。

友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谦谦君子的行为规范,更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孟子有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友善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珍贵的传统,是我们内心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的链桥,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林立的高楼里,少有会心的理解;如潮的人流中,难有体己的给予;时尚的外表下,鲜有高贵的灵魂。于是,邻里有隔阂,人际多冷漠,信任常缺失,善意少存守。也许是世界变化得太快,人们在你追我赶的途中,丢失了本该善良的灵魂。让我们放慢疾行的脚步,追崇先贤之风尚,学会友善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