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三周国旗下讲话—弘扬民族文化,做有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8-06-05 查看数0

本周的晨会下发言由17城职会计审计的武启航和严妍发言,演讲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做有梦中国人”。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人,民族大英雄,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那么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何在呢?每次谈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时,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引用这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存在根本和基础。毫无疑问,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作用。

一个国家、民族,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果不能懂得自己的来路,不敢正视甚至全面否定自己的历史,不够珍惜甚至彻底贬损自己的思想文化,那么,这个国家“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样的历史悲剧,古往今来并不罕见,有许多曾经创造了辉煌文明成就的国家、民族,最终都昙花一现,变成浮云。

作为青少年,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青年者,国家之魂。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是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写就的名句,这句感人至深的名言道出了晚清时代多少仁人志士的心声。青年人具有积极进取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为社会发展带来希望和自信。青年一代更是一种有形和无形资产的重要源泉。青年的成长决定社会的成长,青年的发展决定社会的进步,青年的未来决定社会发展的未来。

然而,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必须正确对待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保守的方面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既不能搞“民族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部继承。正确的态度应是在对民族文化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文化的继承。而继承民族文化,重要的是要立足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只有立足于时代和民族的需要,并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在一起的继承,才是对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