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南京商业学校“一训三风”

发布时间:2017-06-05 查看数0

从秦淮河畔到扬子江边,从汉中门大街到幕府山下,我们南京商业学校的元素处处显现。全校7000名学生技能闯关大擂台,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一个个规范的动作展示着娴熟的技能。技能大赛国赛、省赛捷报频传,江苏发展大会上我们同学的自信亮相,优质服务尽显商校学子素养 。文化育人,规范管理,在南京商业学校,有一种习惯叫努力,有一种品质是优秀。

今天,利用晨会时间,我们来共同解读学校的“一训三风”。

“一训三风”是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在职业学校,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明道理育品德、培技术练技能成为职业教育的两大主旋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一训三风”几经修订,逐渐成型。2015年初,我校50余位教师在殷树凤校长的带领之下,反复研磨,凝聚心血,编撰了《能行天下》丛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先后获得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并得到师生、同行的广泛认同,成为学校解读办学理念、践行办学思想的系统表达,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学校的“一训三风”。

一、校训

校训是一校之魂,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铭记终生的行为格言,是学校面向社会的宣传口号和文化标志。

我校的校训:能行天下。

有三层意思,一是“坚信我能”, 强调自信、自立、自强,这是立身之源;我们在中考中不是“佼佼者”,重树人生信心、再鼓成长风帆尤为重要。二是“手握技能”,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此乃立业之本。三是“能力全面”,包括会交往、会工作、会生活等各种能力,此乃立功之基。做到以上三点,我们就能信心满满地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才,体面地工作、尊严地生活,开创美好未来,创造幸福人生。

二、校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群体风尚和行为自觉。

我校的校风是:善良有礼,德行天下。

善是指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说:上善若水。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表达了善良的品质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重要性。今天普遍认为,善良就是对他人友好,存善念,行善举,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礼是指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礼节,也指符合大多人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做事应该有礼有节、遵循天理,这样就能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是教育的目标,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善是德之本,礼是德之形,因此,培养“善良有礼、德行天下”的学生,就成为我校的必然选择和永恒追求。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具备同样优秀品质的教师群体,离不开良好氛围的构建。近几年,学校致力内涵发展,提升育人品位,坚定信念,咬定目标,教师为人师表、正己正人、德高为范,学生举止有节、言行有度、彬彬有礼,校风正,家长放心,学风浓,社会点赞,“善良有礼、德行天下”的良好校风蔚然成形,熏陶濡染代代学子。

教    风

教风是一个学校教师群体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优良的教风是一所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我校的教风是:德高艺湛,身教言传。

德为木之根,才为木之枝,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工作面临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正在成长、孕育无限可能的青少年,所以,教师之德就成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中华民族,不论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还是当今法律、社会规则,都十分重视师德,都对师德有崇高的要求。教育本身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技艺,像艺术创作一样把教育过程演绎成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职业教育更加强调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心怀工匠精神,拥有工匠技能,成就工匠人才。

不论做人道理的教导,还是技术技能的培养,都需要教师身体力行,身教言传,缺一不可,从效果上来说,身教当然甚于言传。学校近几年不断跨越发展,得益于有一支“德高艺湛、身教言传”的卓越教师队伍,这既是我们的教风,也是学校教师群体永恒的追求。

学    风

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的状况和风气,其次也包括教师的治学精神、态度、方法等。

我校学风:明理修德,精技励能。

职业学校的学生初中阶段课业学习不够优秀,不代表我们不懂道理,明理修德是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我们的学长已经用很多事实证明,职校的孩子一样可以做得十分优秀。我们践行“学业争优、就业争先、创业争新”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技双馨的现代化技术技能人才,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精湛技能的培养和全面能力的磨砺,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明理修德,精技励能”成为我校鲜明的学风,熏染、激励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相信:我们的选择,最专业;我们的老师,很强大;我们的青春,在闪光;我们的舞台,很广阔。希望大家抱诚守真以怀德、遍学技能以存世,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远离负面之音,让我们的青春,因理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