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国旗下讲话—数字排毒,从你我做起

发布时间:2016-12-08 查看数0

上一周,我们财经系组织各个班级开展了以“与手机依赖说不”为主题的班会,相信班会课的场景大家还历历在目吧。

昔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如今是“QQ声,短信声,游戏声,声声不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离不开手机,有调查显示,普通人平均每天会看手机超过150次,专家认为,即使没达到上瘾程度,过度使用手机也成为了社会的通病,为了帮助人们远离手机,美国媒体提出了“数字排毒”的概念。在此我也代表财经系的同学号召大家——数字排毒,从你我做起。

同学们,你是否在午休时心里还惦记着那没有玩够的游戏,没有刷完的微信;是否每隔几分钟就看一次手机,即使没有收到任何推送和通知;你是否会在半夜醒来甚至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时间要看一眼手机。告诉大家,这些明知道不应该,还是失控的行为,就是不成熟的标志!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青少年的通病,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学生不仅更容易焦虑,在时间管理和规划上也存在问题,而且十分容易冲动。目前,学生使用手机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1、影响学习。很多同学自控能力不够强,无法抗拒手机带来的诱惑,常会在上课、自习、就寝时发短信、玩游戏,无休无止。这样,听课质量、课堂纪律必定大受影响,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2、考试作弊。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弥补”平时学习的懈怠,在考试中利用手机查阅资料、发送答案,这不仅严重违反了考试纪律,而且势必会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更加放任。

3、攀比成风。有部分学生因为看见其他同学有手机,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强求家长买手机,手机也越买越好,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攀比现象。

4、财产安全。手机对学生来说是贵重物品,无论是失窃或是丢失,都会使学生身心疲惫,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5、手机陷阱。如今,利用中奖行骗的短信比比皆是;“有色”短信令人防不胜防;占卜、整蛊和无聊短信更是铺天盖地。学生们心智尚未成熟,缺少社会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或是陷入不良短信泥沼无法自拔。

6、影响他人。频繁使用手机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的学习、生活。减少与父母、朋友之间的交流,破坏与他们之间的感情。

美国一位大学教授鲍尔莱因在他的书中提出了一个让美国教育界、甚至全世界教育界都困惑不已的问题,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历史频道、维基百科、《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一切都在你的鼠标下,但我们没有看到年轻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历史知识、公民意识、阅读成绩、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提高。他问所有人,为什么?在书中,他给出了解答:“因为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社交网站、即时通讯软件和手机游戏上了。”这样的说法看似极端,但让我们一起想想,拿到手机时,我们最先点开的是什么?是微博、QQ,还是短信、微信?我们急于知道他人对我们发表的文字或表情的回复,我们急于告诉社交范围内的所有人我们正在干什么,也急于通过不停地刷新屏幕来了解周围人的生活,但当手机社交活动结束,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无知和空虚时,我们的脑里、心里还留存着些什么呢?

为了获得游戏中的虚拟成就感,我们不愿意离开手机,但虚拟终究没法变成现实,只能让身处现实的我们更为懦弱;为了获得最新最热的潮流资讯,我们不愿意离开手机,但分享完潮流之后,却连表达自己情感或观点的语言都无法组织;为了与朋友保持紧密的联系,我们不愿意离开手机,过于紧密的关系使得双方变得敏感脆弱,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就如此消耗掉……当我们的手机被拿走时,我们甚至有人尖叫有人哭泣,认为“成年人不理解我”“他们毁掉了我的生活”。那么,我们真的理解我们自己的需要吗?为了现在与未来的幸福生活,这个年龄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又知道吗?手机真的就等于我们的生活吗?

其实手机并无害,有害的只是一味地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一味地将自己束缚在小圈子中,忘记抬头看看广阔的天地……科学手段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当我们对这种便利上瘾时,我们就将成为他们的工具甚至奴仆。其实手机并无害,有害的只是人们把他看得过于重要,导致人们一辈子行走的距离,可能还不及指尖在屏幕上移动的长度。

同学们,我们正年轻,风华正茂,我们充满朝气,我们积极进取。为了自己的理想与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手机休息,让课堂回归,从今天起进行数字排毒!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4城职会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