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南京市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
申报表
推荐学校:南京商业学校
名称:E路通网络名师工作室
类型:专业技能型
领衔人:杨健
联系电话:18952098096
南京市教育局制
2017年3月
一、领衔人工作简历及教育教学、科研或技术研发主要成果 1、工作简历: 1989.7——1995.1 江苏金陵汽车运输总公司科研所 1995.2——1999.8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技术部 1999.9——至今 南京商业学校 2、教育教学、科研或技术研发主要成果 指导学生参加“网络组建与管理”省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程序设计”大赛获一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软件测试”获三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数字媒体作品”竞赛获一等奖。 参与南京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将企业精神融入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五年制高职计算机软件测试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职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初探》的研究。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省职教学会课题《职业学校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能力指导研究》。
|
二、近三年工作室教科研赛训主要成果及师生获奖主要情况 1、2017年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网络组建与管理”高职组一等奖; 2、2017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项目三等奖; 3、2016年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网络组建与管理”中职组二等奖; 4、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微课竞赛一、二、三等奖若干; 5、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教学设计三等奖一个; 6、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一等奖两次; 7、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程序设计竞赛”学生组一等奖两人,二等奖一个。教师组一等奖一人,三等奖一人; 8、市“两课评比”二等奖一次; 9、市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 三等奖一人; 10、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一人。 11、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数字媒体作品”竞赛获一等奖。
|
三、工作室成员基本情况
类型 | 姓名 | 年龄 | 学历/学位 | 所学专业 | 教师系列职称 | 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名称及等级 | 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 教龄 | 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 | 授课主要课程 |
领衔人 | 杨健 | 50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及应用 | 高级讲师 | 工程师 | 网络课件设计师 技师 | 19 | 12 | 网络基础 网页设计 图形图像处理 |
专任教师 | 许建铭 | 43 | 本科 | 计算机及应用 | 讲师 |
| 网络课件设计师 技师 | 22 | 1 | 网络基础 网页设计 |
专任教师 | 张文君 | 45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高级讲师 |
| 网络课件设计师 技师 | 24 | 1
| 网络基础 网页设计 |
专任教师 | 赵萍 | 40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讲师 |
| 网络课件设计师 技师 | 18 | 1 | 网络基础 网络操作系统 |
专任教师 | 高小霞 | 35 | 研究生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讲师 |
| 多媒体软件制作员(三级) | 11 | 半年 | 网络操作系统 |
专任教师 | 沈发 | 30 | 研究生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助理讲师 |
|
| 4 | 半年 | 网络基础 企业网组建 |
专任教师 | 岳国宾 | 26 | 本科/学士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助理讲师 |
|
| 4 | 半年 | 网络搭建 网络操作系统 |
外聘教师 | 石未 | 26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技术 |
|
|
| 3 | 半年 | 网络搭建 网络操作系统 |
注:表中类型选择“领衔人、专任教师、外聘教师”进行填写。
四、工作室运行现状综述(包括领衔人能力水平、成员综合素质、工作室运行管理、保障机制、效能发挥等) 1、领衔人能力水平 杨健,1989年7月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毕业,高级讲师。有十多年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从教19年,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坚持每年下企业实践。参与教研、教改课题。
2、成员综合素质 工作室成员8人(校内7人、校外1人),由具有计算机专业学科背景的人员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占25%。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比例占80%。40岁及以上4人,35岁及以下4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50%;工作室成员专兼结合,1人来自企业,外聘教师比例占12%。 所有成员均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勤于学习,锐意改革,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发展愿望和改革创新意识,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或教育管理能力。 所有成员均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3、运行管理 (1)规划目标。工作室有三年建设规划目标,规划目标与学校事业发展方向吻合,定位合理,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分期建设目标明确,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建设成效显著;有工作周期内成员个人发展规划,阶段目标明确,分步实施扎实有效。 (2)制度建设。建有本工作室工作、考核制度,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到人,奖惩分明,经费使用规范并发挥良好效能;创新工作机制,有效发挥工作室人才培养、项目研究、信息服务、技术改革、成果推广等积极作用。
4、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学校建有教学科研处职能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履行名师工作室管理职能;E路通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明确的推进计划、制度、措施,政策落实到位。 (2)条件保障。E路通网络名师工作室拥有相对独立、规范标准的专用区域空间,工作室内陈设充满计算机网络自身专业特点和文化特色的气息,设有统一醒目的标志标识;配备办公、会议等公共设备设施及与本工作室功能匹配的其他专用设备设施,有情报资料收集、调研、统计及利用的软件工具和情报库,实现信息化办公;专业(学科)相关图书130余种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新购相关图书人均3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3种以上,图书资料使用率较高。 (3)经费保障。有一般性经费预算和决算,人均5000元/年;有项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产学研开发、专业和课程建设、专项培训等。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建设、社会服务等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5.效能发挥 (1)专业与课程建设。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能跟踪国家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设置、调整专业专门化方向,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教学改革。建立了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好,课堂教学质量高;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学分制、校内(外)双导师制等,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和拔尖学生特殊培养制度。 指导学生或亲自参加各类大赛、教学成果或示范课评比获得多项奖项。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省技能大赛,获“网络组建与管理”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一、二、三等奖若干项。
|
五、工作室未来3年发展规划(包括目标、思路和分年度计划)、经费保障情况 (一)发展规划 根据市教育局研究制定的《“南京市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E路通网络名师工作室。为使工作室正常运转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1.目标任务 E路通网络工作室以现代先进职教理念为指导,不断追求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着力打造生态课堂,致力于为师生成长服务、专业建设服务、学校发展服务,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2.工作举措 工作室围绕以上目标任务、工作规划,依托已结课题、在研课题、待报课题的研究方向和路径,结合省级名师工作室的意见和标准要求,制定如下工作措施。 (1)工作室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制度。 (2)工作室成员制定详细的个人发展规划。 (3)自主创新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4)形成一定品质、数量的教科研成果,依托有关平台,实现教科研成果的转化。 (5)工作室团队发展、专业与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等符合省级相关创建标准的规定要求。 (6)工作室建设周期内,力争在产教研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创新。 (7)根据学校需要主持或参与新设专业的开发、创建、申报,力争成功。 (8)根据学校需要主持或参与学校转型升格的创建。 (二)经费保障 学校对创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创建会议进行部署,上下已形成共识,并决定一旦申报成功并获批,将依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有关文件通知精神,给予足额配套资金,力争E路通网络名师工作室早日建成,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效益。
|
六、工作室建设预期成果(包括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团队发展、社会服务与示范引领等) (一)专业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中、核心所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人翁意识,为学校整个大盘子建设发展推波助澜。我们应时刻继续跟踪国家和地方信息化产业发展大趋势及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专门化方向,校企(院)合作共同滚动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付诸有效实施;完成2项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二)教学改革 按照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同时,由学校和行业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按照专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从事行业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由学校组织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以行业用人需求及岗位设置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将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直接过渡到学校招生工作中来,让招生与招工有效衔接。并将行业对员工的前期培养内容引入课堂,形成教学课堂与企业岗前培训的融合。让学生真正能够实现“进校有门、毕业有岗”,最终形成“校企对接、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学资源建设 认真贯彻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全面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库,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统筹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内容建设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及课件、教学录像、操作录像、习题作业、试题及其他教学资源。全面落实省高水平现代化学校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加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吸收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技能大赛等创新成果开发校本教材,有3~4本教材列入省级以上规划教材;工作室成员自主创新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人均不低于1篇/年。 (四)团队发展 理念决定行动、目标催生改革、改革汇聚动力。打破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用全新的视野审视现有问题,敢于破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另辟蹊径、大胆尝试,创新制胜、成就梦想。通过持续创建、精打细磨、凝聚气神、整合资源、力推个人和团队按照既定的建设计划向纵深方向发展。积极开展青蓝结对帮扶,开展专业阅读,相互听课评课。向教学荣誉更高的方向迈进。外聘教师在学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社会服务与示范引领 根据社会和学校的需要,广泛参与和深入开展社会培训。近三年内专业技能教师力争完成至少1项技术技能革新,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