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系烹饪项目技能大赛总结
查看数0旅游管理系烹饪项目技能大赛总结
烹饪组--夏育成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省职业院校旅游服务类烹饪项目比赛于2015年12月25日-27日在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举行,本次比赛参赛人员共计91人,其中中职组46人,高职组14人,教师组31人,意味着金牌总数9块(学生组5块、高职组1块、教师组3块),在如此竞争激烈的赛场,学校下达的金牌数为3块。通过三天的比赛,经全体参赛、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获得1金1银1铜,没有完成学校下达的金牌任务,作为该项目负责人,深感内疚,为此就今年烹饪项目比赛的成绩进行总结和反思。
1.成功之处:
①训练方案详细
针对比赛方案的细则制定一对一的训练方案,分工明确、落实到人,定期出作品、定期召开协调会,每天定时考理论,每次成绩均记录在案并进行分析,技能项目层层递进,不断完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②后勤有保障
学校方面:由于烹饪比赛项目的特殊性,学校考虑参赛选手的原材料物品工具较多等因素,租用了一辆47座的大型客车,解决了所有参赛选手以及帮辅人员的后顾之忧,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团队方面:除了选手本身考虑所需带物品之外,指导教师提前半个月将所有选手参赛所需物品一一罗列,用表格形式打印出来贴放在每人的箱盖上,天天对照,确保大赛万无一失。特别是参赛教师、指导教师带病仍坚持训练,班主任常常现场慰问,倍感亲切。
2.不足之处:
①时间紧、作品迟
以往省大赛时间均安排在三月中下旬,由于教育部对国赛时间有所调整,故2016年江苏省大赛时间也及时调整到年底的最后一个周末,在训练上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且每年10月—12月之间是学校各项工作最繁忙的时候,鉴于此我系在烹饪类项目上也进行了调整,指导教师、帮辅人员层层落实,实行一带一指导和帮辅,仍然感觉时间不足。十月中旬到十二月上旬,为了培养烹饪专业骨干力量,我系分管教学主任参加了国家级培训,把较多精力集中在教学管理上,这对大赛管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空缺,导致大赛作品不停修改,迟迟不能定夺,给训练进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此作为大赛主要负责人,应承担主要责任。
②作品创新度不高
虽然本次大赛整体水平不高,但其亮点和重点还在基本功项目上,通过各地规定项目比赛的结果看没有差距,甚至超越苏锡常,然从自选项目看,相比之下有了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度不高,没有新意,不能在短时内给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原因一是教师出去交流的机会较少,二是一年之内教师选手、指导教师要设计四套参赛作品,两次省赛、两次市赛,难度无形之中加大。
③临门一脚不稳
虽然这次参赛选手都是久经沙场,但对赛场环境的变化适应不够,对突然出现的问题不能处理,对大赛选手造成打击可能是致命的,比如从参赛选手整体的作品看,没有发挥出训练时水平,心理因素占之大多数,应变能力不强,特别是小冷拼作品出现的现象,更说明平时对作品的审视度不够,更要对选手心理方面进行疏导,提升赛场应变能力。
3.解决办法
①早选拔、早训练
2017年烹饪类项目比赛提前至每年的11月中旬,时间更紧,竞争更激烈,不提前选拔和备赛就要落后于其他兄弟学校;
②早定作品
参赛作品将借助烹饪团队力量来制定,团队力量是无限的,不仅除了大赛圈以内的还要不断地与圈外成员进行交流,挖掘优势填补不足,如面塑、美术、剪纸等人才吸纳大赛团队。作品一旦确定,根据方案不停训练,不定期组织团队现场观摩,发现问题及早修改,不停打磨完善作品。也可适时请有关专家进行“会诊”,指出不足,加以修改,日益完善,做到锦上添花。
③发挥研究所功能
研究所所长胡畏老师具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对大赛作品研究具有独树性、前瞻性,且功能主要服务大赛,故研制的大赛参赛作品将供不同项目选手选用。
以上是对今年大赛的深刻反思和总结,不到之处请同仁们多提宝贵建议,为大赛献计献策,为旅游系烹饪专业获取更多奖牌作出贡献。
招生电话: 025-86655216 025-83328633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清凉门大街嫩江路36号
版权所有@南京商业学校
苏ICP备15003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