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网站>
- 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
- 验收材料>
- M3队伍建设>
- M3-2教学团队>
- M3-2-2名师骨干
10.烹饪优秀教学团队
关于公布首批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
|||||||||||||||||||||||||||||||||||||||||||||||||||
|
|||||||||||||||||||||||||||||||||||||||||||||||||||
宁教职社[2012]9号
各区县教育局,各有关职业学校: 根据《关于开展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宁教职社[2012]1号)有关要求,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确定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商务等23个专业教学团队和7个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为首批立项建设的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名单见附件)。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十提优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区县和职业学校要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新途径,优化结构,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力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附件:首批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名单
南京市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 首批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名单
|
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项目申报表
学校名称: 南京市鼓楼中等专业学校
团队名称: 中餐烹饪专业教学团队
团队类型:“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年度: 2012年度批次
项目负责人: 顾新芳
联系方式: 025-86613595
南京市教育局制
二〇一二年一月
一、团队基本现状综述
(包括:团队带头人能力水平、管理水平,团队教师综合素质、师德、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 1、团队带头人胡畏,从事烹饪和烹饪教学四十年,中式烹饪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省烹饪大师,周恩来奖教金和中华金厨奖获得者。江苏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执行秘书长、现为南京市鼓楼中专校大赛办主任,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国家一级裁判员、江苏省人社厅授予中式烹饪、营养配餐师高级考评员。江苏省烹饪研究所(扬州大学)特聘研究员。担任江苏省中式烹调初、中、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理论与技能试题库的编写和审定。2010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2009年起连续三年获省教育厅授予的优秀指导教师奖。2010年和2011年指导学生研发的“台式刨丝机”、“便携式野炊料理箱”获省科技创新一等奖,并获二届最佳伯乐奖。独自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中式烹饪《烹饪概论》、《厨房管理》、《厨房管理知识》理论省赛试题。在《餐饮世界》、《中国饮食业》、《饮食与科学》、《江苏餐饮》等杂志和《扬子晚报》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并出版《南京烹饪集萃》一书。此外,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为夫子庙奇芳阁酒楼设计和制作“清真小吃宴”和西宫大酒店“豆腐宴”以及真知味酒店“婚宴”等主题宴席。经常参与全省酒店企业不同类型的论坛,有一定影响力。今年,接受《金陵瞭望》记者“谈民国菜和秦淮小吃”专访,刊登在该杂志第45-47页,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阳光大道》节目中接受专题访问。 2、烹饪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9人,专业师生比例1:31;其中硕士学位2人;35岁青年教师3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以上(含高级)职称6人;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8人,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在9位专任教师中有市、区学科带头人2人,市兼职教研员1人,中层干部3人。另外,还有外聘兼职教师3人,均为烹饪行业企业专家,都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优良,师德修养好,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团结合作意识强,团队集体学习力、执行力强;关爱学生,治学严谨,教学有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事业心强,责任心强,工作量饱满,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出色;团队教师坚持“五认真”,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好,市督导听课评为A课的达34%,其余均达到B课;团队成员多人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教师参赛、指导学生参赛多人次获金、银、铜奖,学生在市技能考核、统考统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团队在市区教研、课改实验、课题研究、校本研训、继续教育、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全体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烹饪专业继200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后,2011年又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 |
二、团队建设相关在校生基本情况
团队建设平台在校生基本情况 |
|||||||
专业(课程)名称 |
学制 |
人数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中餐烹饪 |
三年 |
280 |
59 |
113 |
1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280 |
59 |
113 |
108 |
|
|
三、近三年团队相关教科研成果及师生获奖情况
序号 |
姓名 |
成果名称或大赛获奖名称 |
认定部门 |
等级 |
||
1 |
张伟 白雪等 |
南京市优秀教研组 |
南京市教育局 |
市级 |
||
2 |
胡畏、夏育成等 |
烹饪专业示范性课程建设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奖 |
||
3 |
夏育成、姜舜怀等 |
课题《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有效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
省教科所 |
省级 |
||
4 |
胡畏、夏育成等 |
课题《南京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发的研究》 |
南京市教科所 |
市级 |
||
5 |
张伟 |
副主编《饮食营养与卫生保健》 |
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
国家 |
||
6 |
尤德胜 |
主编《面点制作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国家 |
||
7 |
胡畏 |
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 |
省科技厅等七部委 |
2009、2010年一等奖,2011年二等奖 |
||
8 |
夏育成 |
《构建企业文化,打造南京菜》 |
省陶行知学会 |
三等奖 |
||
9 |
夏育成 |
《烹饪专业对热菜蝴蝶鳝片教学的思考》 |
省教育学会 |
三等奖 |
||
10 |
夏育成 |
水煮清炒度酷暑;金秋家宴暖人间 |
《美食》编委会 |
省级 |
||
11 |
张荣明 |
省两课评比 |
江苏省教育厅 |
研究课 |
||
12 |
姜舜怀 |
教学基本功比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奖 |
||
13 |
姜舜怀 |
《关于培养中职烹饪学生协作精神和能力的思考》 |
省创意论坛 |
三等奖 |
||
14 |
姜舜怀 时敏 夏育成 |
市级公开课 |
南京市职教教研室 |
市级 |
||
15 |
时敏 |
《浅谈升本主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
《才智》编委会 |
省级 |
||
16 |
时敏 |
主持《中职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关系研究》课题 |
市教科所 |
市级 |
||
17 |
张轶楠 |
《拿来主义 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别样风格》 |
省创意论坛 |
三等奖 |
||
2009年教师获奖 |
||||||
18 |
胡畏 |
指导学生面点技能大赛 |
教育部 |
一等奖 |
||
19 |
夏育成 |
指导学生热菜、冷拼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三等奖 |
||
20 |
张 伟 |
指导学生面点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三等奖 |
||
21 |
夏育成 |
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22 |
张 伟 |
面点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奖 |
||
2009年学生获奖 |
||||||
23 |
朱清毅 |
冷拼技、热菜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三等奖 |
||
24 |
皇甫利平 |
面点、果蔬雕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三等奖 |
||
25 |
皇甫利平 |
果蔬雕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26 |
朱清毅 |
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27 |
朱清毅 |
热菜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奖 |
||
28 |
童 健 |
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29 |
杨 阳 |
面点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奖 |
||
30 |
高明莹 |
面点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奖 |
||
31 |
汪培培 |
面点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奖 |
||
32 |
皇甫利平 |
面点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奖 |
||
33 |
杨 阳 |
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奖 |
||
2010年教师获奖 |
||||||
34 |
胡畏 |
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优秀教练 |
||
35 |
胡畏 |
指导学生热菜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二等奖 |
||
36 |
夏育成 |
指导学生冷拼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二等奖 |
||
37 |
胡畏 |
指导学生热菜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2010年学生获奖 |
||||||
38 |
花键 |
热菜技能大赛 |
国家教委职成司 |
一等奖 |
||
39 |
花键 |
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技能标兵 |
||
40 |
花键 |
果雕、热菜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二等奖 |
||
41 |
倪凡 |
热菜、冷拼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二等奖 |
||
42 |
倪凡 |
热菜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43 |
花键 |
食雕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44 |
杨涛 |
雕刻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奖 |
||
45 |
韩金贝 |
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奖 |
||
46 |
吉同飞 |
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奖 |
||
47 |
高芸 |
面点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奖 |
||
2011年教师获奖 |
||||||
48 |
胡畏 |
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先进个人 |
||
49 |
胡畏 |
指导学生热菜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三等奖 |
||
50 |
夏育成 |
冷拼、食雕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二等奖 |
||
51 |
夏育成 |
指导学生热菜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三等奖 |
||
52 |
夏育成 |
食雕、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53 |
夏育成 |
食雕、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优秀指导教师 |
||
54 |
胡畏 |
热菜、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优秀指导教师 |
||
2011年学生获奖 |
||||||
55 |
倪凡 |
热菜、冷拼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二等奖 |
||
56 |
胡单单 |
热菜、冷拼技能大赛 |
江苏省教育厅 |
三等奖 |
||
57 |
胡单单 |
食雕、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58 |
王广旭 |
食雕、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一等奖 |
||
59 |
张昊苏 |
热菜、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二等奖 |
||
60 |
叶蕴灵 |
面点、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奖 |
||
61 |
乔树鑫 |
热菜、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奖 |
||
62 |
皇甫道宽 |
热菜、冷拼技能大赛 |
南京市教育局 |
三等奖 |
四、团队成员基本情况
类型 |
姓名 |
年龄 |
学历/ 学位 |
所学专业 |
教师系列职称 |
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 名称及等级 |
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
教龄 |
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 |
授课主要课程 |
团队带头人 |
胡畏 |
57 |
大专 |
饭店管理 |
讲师 |
|
烹饪高级技师 |
33 |
4 |
成本核算 厨房管理 |
专任教师 |
尤德胜 |
56 |
本科 |
生物 |
中学高级 |
|
特二级烹调师(技师) |
35 |
|
面点制作 |
专任教师 |
张伟 |
47 |
本科学士 |
烹饪 |
高级讲师 |
|
面点技师. 营养师 |
23 |
|
面点制作 营养配餐 |
专任教师 |
白雪 |
39 |
本科学士 |
烹饪 |
高级讲师 |
|
特二级烹调师(技师) |
16 |
|
面点制作 西点制作 |
专任教师 |
夏育成 |
46 |
本科 |
烹饪 |
讲师 |
|
烹饪高级技师 |
24 |
|
加工技术 菜肴制作 |
专任教师 |
姜舜怀 |
46 |
本科 |
烹饪工艺 |
讲师 |
|
特三级烹调师 |
22 |
|
营养卫生 加工技术 |
专任教师 |
时敏 |
30 |
本科硕士 |
中文 |
助理讲师 |
|
|
7 |
|
中国饮食文化 语文 |
专任教师 |
张荣明 |
33 |
本科学士 |
烹饪 |
助理讲师 |
|
特三级烹调师 |
10 |
|
西餐工艺 面塑技艺 |
专任教师 |
张轶楠 |
31 |
本科硕士 |
旅游管理 |
助理讲师 |
|
餐厅服务技师 |
8 |
|
德育 餐饮管理实务 |
外聘教师 |
邵万宽 |
52 |
本科 |
旅游管理 |
高级讲师 |
|
烹饪高级技师 |
30 |
|
中式烹调技艺 |
外聘教师 |
周妙林 |
60 |
本科 |
经济管理 |
副教授 |
|
烹饪高级技师 |
40 |
|
中式烹调技艺 |
外聘教师 |
朱宝鼎 |
57 |
大专 |
烹饪 |
高级讲师 |
|
烹饪高级技师 |
35 |
|
菜肴制作 |
表中类型选择“团队带头人、专任教师、外聘教师”进行填写。
五、团队建设规划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教育局2012年1号文件为指针,以打造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创新为动力,在《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创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三创”型人才,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建设目标:鼓楼中专校中餐烹饪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中青年教师及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平台,承担专业建设与发展、课程建设与实施、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教书育人、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发展、资源建设、社会培训服务等职能。团队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以培养行业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优化团队成员的年龄、学历、职称、职业资格等级、专兼结合等结构,保持团队成员相对稳定,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梯队,发挥团队和个人的最大潜力;专家型团队带头人带领团队成员推进专业建设,实现专业目标和团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团队成员强调“双师素质”,即教师的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教学能力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和信息素养),专任教师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兼职教师应注重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想得益彰。团队要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行业企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形成风格鲜明的团队特色;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精品课程开发建设等;进一步完善省级品牌专业建设;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技术研发,立足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基本素质、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要依托团队师资优势,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培育良好的社会声誉,为“两个率先”、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六、团队建设进度安排及经费预算
(一)进度安排: 1、2012年2月份召开两次会议:一是学习《关于开展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开展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基本要求、实施步骤等;二是学习《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把握“团队组成”、“团队带头人”、“团队建设”三个“一级指标”的内容,逐项逐条对照自查,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之处,制订团队建设规划和团队成员个人进步发展规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团队及团队成员个人的奋斗目标;三是在2月20日之前,填写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申报表》,一式3份按时上报市教育局职社处。 2、在上报《申报表》之后,团队及全体成员按照团队建设规划和团队成员个人规划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自觉执行,每学期结束前进行回顾总结,对照团队建设预期成果,检查反思执行落实情况,肯定成绩和进步,找出不足之处,制订下一步改进措施,确保按时落实到位。 3、按照本团队申报的建设年度(2012年),团队建设抓紧抓实,做优做强,迎接立项批准后第二年(2013年)的市级统一中期检查;迎接第三年(2014年)的市级统一总结验收。 (二)经费预算 学校于2012年7月迁入河西新校区办学。为把中餐烹饪专业创建成为省级实训基地、市级优秀教学团队,预算需要投入经费500万元以上。
|
七、团队建设预期成果
(包括教师发展、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能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培养质量、产学研结合、教科研成果、技术服务、特色创新等) 我校是南京地区开办中餐烹饪专业最早的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全体专任教师的努力,该专业200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2009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2010年获“南京市首届烹饪示范性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奖、2011年被评为首批“省级品牌专业”。学校重视烹饪教学团队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把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 现将团队建设的预期成果简述如下: 1、教师发展:团队成员人人制订个人进步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在课堂教学、“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优秀教学成果、课题研究、论文评选、课改实验、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基本功大赛、信息化大赛、专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提升、继续教育、指导学生统考统测和技能考核考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评教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效果。利用团队现有名师的辐射效应促进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力争使教学团队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优化素质,提升专业能力,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又让教师成为行业的名师,进一步提升教师结构层次。多维度提升教学团队内涵,达成《建设标准》的规定要求。 2、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进一步优化完善已有校本教材,开发新的校本教材,提升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争取使校本教材列入省级规划教材;丰富完善烹饪专业主干课程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高,成效显著;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3、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技能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产学研结合:利用好省级品牌专业现有资源,依托我校是江苏省烹饪专业技能鉴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也是江苏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等行业专业资源,拓展专业专门化方向;利用新校区搬迁的契机,促进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创建成为省级实训基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训练,实践教学规范,特色鲜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建立校企合作,产教合作的交流平台,为学生实习、社会培训和就业提供了一体化服务;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紧跟行业发展潮流,把握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探索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研成果积极向教学转化,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4、学生培养质量:本专业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参加市技能考核和统考成绩超过市均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单位层次多样,就业质量高,学生满意度达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0%以上,社会认可度高。 5、技术服务、特色创新: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与技术研发,利用学校现有教科研平台,省、市两级技能鉴定站,服务行业企业,力争取得良好效益;继续开展职业培训服务,在现有的培训质量的基础上,精益求精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社会声誉好。团队教师继续参与南京餐饮企业的民国菜肴开发,京苏大菜的研究,为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
-
校本研修特色—学生兴趣小组简介
烹饪是一门注重技能训练的专业,要培养合格的烹饪专业人才,已不仅仅是对学生单项技术能力的培养,而是要着眼于现代烹饪职业技能的要求,多方面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其核心能力主要包含: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协作能力,职业道德行为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我校由名师牵头组织了学生兴趣小组,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例如:面塑兴趣小组由我校张荣明老师具体负责,学校提供专用经费和场地。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张老师致力于把面塑这项传统民俗技艺作为兴趣小组活动来推动教学,针对烹饪专业的学生,学校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开拓了一些新思路,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关注这一传统的老行当,体验生活。
面塑兴趣小组自成立以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社会影响。例如,我校学生参与了湖南路民俗文化节和南京市农林局在白马公园开展的农业嘉年华活动,南京电视台18频道《听我韶韶》的老吴出击、《直播南京》、《南京零距离》都对面塑兴趣小组的新思路加以关注和报道。张老师本人不仅在我校开展了第二课堂,还走进鼓楼区实验幼儿园、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活动,走进社区开展民俗体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荣誉度。
南京市鼓楼中等专业学校 张荣明
张荣明老师在社区传授面塑技艺
学生在湖南路民俗文化节上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