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网站>
- 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
- 验收材料>
- M2人才培养>
- M2-3教学改革>
- M2-3-3教学模式
1.项目教学—课题研究(6.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 ---------“实训项目化+岗位化”的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
---------“实训项目化+岗位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实训项目化+岗位化”教学模式是指应用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目的的教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把知识和技能分解为若干实训项目,这些项目对应着在实际的生产中的岗位,这种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职业教育开展的较好方式。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这样不但有助于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更有利于挺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实训项目化+岗位化”的教学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学信息具有同步性,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保证了教学信息的统一性,避免学生在认知和实践上进入误区,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保障;再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设计科学的实训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最后这种教学模式下的“项目”是从职业岗位能力出发,从企业项目中来的真实项目,能够使学生毕业就能对口就业。
“实训项目化+岗位化”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它突破了“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训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信息技术的专业分类,各专业都分别进行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试行,信息技术系四个专业包括影视动画、网络技术、平面设计和软件专业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种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素养被认为是“吸收、处理、创造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内容上,信息技术的很多内容都与社会实际有关,如网络技术,影视动画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化的认识,提高获取、处理、利用的能力。
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将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措施,以突显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特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各个主体,布置一些有难度的作业进行综合训练,将一个大作业分配给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要求他们分工协作,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协调,围绕要求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完成整个作业。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锻炼表达、沟通、交流及组织等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大力推进教材建设,即实现教材的校本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推进校本教材的制作。树立以应用为导向、追求实践技能的教材建设思路。在实践中,注重建设一体化设计、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在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影视动漫专业上,成绩非常显著。06级影视动画专业的朱国灿同学通过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技能有了长足进步,在09年和10年的省级技能大赛上,分别取得了第二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种教学模式的推行,也推动了校本教材的开发,最主要的是形成的这种校本教材开发思路,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地轻松而愉快。
后附实训教材典型案例
附件1:实训教材典型案例
《<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教学成果说明文档。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由周新军老师负责、杜立东老师参与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教学成果出台,并获得一等成果奖,现将该成果整理成说明文档。
该成果以网页课件形式出现,积极响应我校提倡的项目课程改革教学思想,加大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运用,更好的将项目、任务、案例一条龙的教学思想、方法推广使用。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做了有益探索。该成果的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划分为九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分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下又分为若干案例。
项目课程的主要特点应该体现在课程体系应该由一个个的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应该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简单的说这个项目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要完成这个项目我们先要完成一个个的“子项目”——任务。而完成一个任务我们又不得不完成一个个小的“子项目的元素”——案例。这样逆向推理:通过完成若干案例,我们完成了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个任务,我们就完成了一个项目。完成了若干项目,最后我们学会了整个课程。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全部包含在案例之中,除此之外,我们也学会了实际生活中的工作思路。图1是“项目六——绘制两室两厅一厨一卫的居室平面图”的项目背景介绍。
图1
二、精选案例、精益求精
项目课程中的灵魂是案例库的建设和更新,通过精选案例、动态补充案例库,使案例库的内容保持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课程包含的行业很多,涉及机械、建筑、电子和服装等不同领域。而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互连网上的资源丰富、包罗万象,为我们选择好的案例提供了条件,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满足我们的教学要求,比如教学初期我们需要简单的案例,可能这个案例只要求训练一个技能。教学中有时需要一个小的案例,而这个案例需要训练很多操作技能,即具备“麻雀虽小,肝胆具全”这样的功能。面临这样的选择,我们不得不加工案例,比如案例的前后顺序,难易程度等,使它达到我们的教学要求和目的。整个成果基于校本《计算机辅助设计》,自成体系,涉及多个领域,案例经典,前后呼应,训练有度。
例如图2是起重钩轮廓图,绘制该图要求设置图形界限、单位等,另外用到图层,包括设置图层的颜色、线型等,还要用到直线命令、矩形命令、圆命令、偏移命令、打断命令和相对坐标输入法等进行绘制,绘制过程中,还得灵活运用捕捉设置和绘图思路。可见本案例的选择可以训练的操作技能是相当的多,应该说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可以用来复习,也可以用来测验。
图2
三、适度课程衔接,突破课程局限
该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突破了课程内容的限制,将内容延伸开来,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打下铺垫。图3是项目六下的任务三的一个案例“用Photoshop对居室平面图后期处理”。
图3
四、配套《计算机辅助设计导学手册》,课堂实录
该成果配套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导学手册》,是作者两年的课堂实录,与教师教学同步使用,再现课堂内容。本手册就课堂授课内容给出了预备知识以及课后的复习总结与反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课程知识及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