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网站>
- 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
- 验收材料>
- M2人才培养>
- M2-3教学改革>
- M2-3-1综合培养
3.2南京商业学校2016~2017学年五年高职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8.物流管理专业专业)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商业学校办学点
二○一六年四月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一)专业名称:物流管理(编号630903)
(二)专门化方向:仓储与配送方向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一)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
(二)基本学制:五年一贯制
(三)办学层次:普通专科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生产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胜任物流运输管理或仓储配送管理或国际物流管理或企业物流管理等管理和技能操作性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职业(岗位)面向
1、主要就业面向
物流企业仓储、配送、运输等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岗位工作。
2、其他就业岗位
工商企业采购、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岗位工作。
(二)职业资格
1、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下列职业资格之一:
物流师(三级)职业资格;
采购师(三级)职业资格;
2、鼓励学生取得与专业相关的单证员证书、叉车驾驶证书。
(三)继续学习专业
本专业学生专科毕业后可通过专转本、专升本等途径,继续升入本科物流管理等专业学习。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二)知识结构及要求
(1)掌握入库和出库的基本作业程序
(2)掌握盘点作业的基本工作程序、内容、方法;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
(4)初步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5)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
(6)掌握物流业务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7)了解物流营销的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物流营销的各种方法
(三)职业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①基本的成本核算、账务处理能力:具有计算仓储、运输、配送、货代、快递等物流服务费用、核算物流服务成本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物流企业账务处理能力。
②物流市场开发与维护能力:具有物流市场调研能力;具有物流市场开发能力;具有物流客户的沟通与维护能力;具有简单物流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能力。
③货品的识别与简单养护能力:具有常见货品的识别判断能力;具有常见货品的养护能力。
④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基本能力:具有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判断能力;具有开展电子商务采购、库存管理、货品配送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⑤常见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具有常见物流设施设备的判别能力;具有操作常见物流设施设备的能力;具有维护和保养常见物流设施设备的能力;具有常见物流设施设备故障排除的基础能力。
⑥开展仓储业务的基本能力:具有仓储业务基本流程的处理能力;具有货品进、出、存相关作业的计划及实施能力。
⑦开展运输业务的基本能力:具有运输业务基本流程的处理能力;具有常见运输作业的计划及实施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仓储与配送方向:
①具有物流中心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与区域划分,进行货品入库、在库、出库相关作业流程的计划及实施能力;
②具有仓储与配送使用的常见存储、搬运、运输等工具识别判断、具有合理选择存储设备及配送设备的能力;
③具有仓库安全、返品处理和流通加工等相关作业能力;
④具有常见的装卸搬运设备、计量设备、保管设备、包装设备、养护检验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的使用与设备保养、简单维修能力;
⑤具有根据配送计划进行分拣作业、配载作业、送货作业的能力;
⑥具有常见的物流信息设备及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物流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教学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 学期 周数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入学 教育 与 军训 | 机 动 周 | ||||||
授课 周数 | 考试 周数 | 技能训练 | 课程设计 大型作业 毕业设计 | 企业实习 顶岗实习 | |||||||
内容 | 周数 | 内容 | 周数 | 内容 | 周数 | ||||||
一 | 20 | 16 | 1 | 专业认知实训 | 1 | 2 | 1 | ||||
二 | 20 | 17 | 1 | 社会实践 | 1 | 1 | |||||
三 | 20 | 17 | 1 | 社会实践 | 1 | 1 | |||||
四 | 20 | 17 | 1 | 装卸搬运实训 | 1 | 1 | |||||
四 | 20 | 17 | 1 | 仓储与配送实训 | 1 | 1 | |||||
五 | 20 | 17 | 1 | 运输实训 | 1 | 1 | |||||
七 | 20 | 17 | 1 | 物流信息技术实训 | 1 | 1 | |||||
八 | 20 | 17 | 1 | 单证实训 | 1 | 1 | |||||
九 | 20 | 17 | 1 | ERP实训 | 1 | 1 | |||||
十 | 20 | 0 | 0 | 毕业 设计 | 2 | 顶岗 实习 | 16 | 2 | |||
合计 | 200 | 153 | 9 | 8 | 2 | 16 | 2 | 11 |
七、教学时间安排表(见附表)
八、专业主要课程及内容要求
序号 | 课程 |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 教学实施建议 |
1 | 现代物流基础 | 物流概述、物流的分类与形式、包装、集装化与集装单元器具、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配送、物流管理、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物流的发展、各种理论及其系统化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流各主要功能的种类、特征、原则及物流合理化的实施,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一个较完整的现代物流的轮廓。 | 组织实地参观物流企业。 |
2 | 运输管理 | 运输与运输管理;铁路货物运输;公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管道运输;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特种货物运输;货物运输合同与保险;物流运输决策。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物流运输的职能、方式和管理原则;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填制、运费的计算、运输计划的制订、运输调度组织、运输过程的监控;配送系统模式与配送策略;配送计划;配送作业管理。 | 组织实地观物流企业。 |
3 | 仓储管理 | 仓储企业认知;商品入库管理;商品在库作业管理;商品出库管理;仓储安全管理;仓储运营与风险管理;仓储成本与绩效评价。 通过学习,学生应装卸作业、搬运作业、储存作业、分拣作业、复核作业、盘点作业方面的特点、操作规范及合理化措施。 | 结合职业资格考核组织教学。 |
4 | 物流信息与物联网技术 | 流信息概述、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数据库技术简介、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其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等。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架构和功能,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信息管理系统(MIS)、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货代管理系统、电子定货管理系统(EOS)和电子资金转账(EFT)系统等主要物流信息系统。 | 熟悉物流系统操作。 |
5 | 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 | 输设施与设备、起重机械、物流集装技术及设备、连续输送设备、仓储设施与设备、包装与流通加工设备、物流信息技术设备。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各种物流设备的型号、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各种物流设备的选用原则与方法,掌握常见物流设备操作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 组织实地参观物流企业。 |
6 | 集装箱运输实务 |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条件、系统组成、适用的价格术语;集装箱及其箱务管理;集装箱码头业务;集装箱货流;集装箱的使用与装载;国际集装箱运输线路与集装箱船舶的配积载;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交接方式;国际国内集装箱运输程序与业务;集装箱运费计算;国际集装箱运输提单;水路、公路、铁路、航空集装箱运输;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法律责任与法规;计算机及网络在集装箱运输业务中的应用等。 | 组织实地参观物流企业。 |
7 | 物流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 | 市场营销与物流服务营销;物流服务营销规划;物流服务产品策略;物流服务定价策略;物流服务分销渠道策略;物流企业的销售促进策略;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客户服务与关系管理。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现代物流市场的概况、现代物流营销的内容和特征、物流服务产品市场调查、分析;物流服务产品市场定位;物流服务产品销售操作流程;物流服务产品促销推广设计;物流营销常用报表填写;物流推销技术;物流客户服务与关系管理以及物流营销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物流市场营销原理及方法。 | 组织模拟营销活动。 |
8 | 国际物流与单证 | 国际物流系统;国际物流网络;国际货运代理概述;国际物流、货运代理与国际贸易;国际货物包装、仓储、理货业务;国际货物的检验检疫与报检实务国际货物的检验检疫与报检实务;国际货物的通关实务;国际货物海运及代理;国际货物铁路运输及代理;国际货物空运及代理;国际货物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及代理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国际集装箱物流运作;国际航空物流运作;国际货物运输法规;国际物流仓储与保税区;国际贸易口岸等基本知识。 | |
9 | 供应链管理 |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运输管理;章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绩效评价及激励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的系统构建、供应链组织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营运、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技术支持体系、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等 | 结合案例组织教学 |
10 | 采购实务 | 采购的职能与机构;采购市场调查与供应商环境分析;采购计划与预算;采购控制及采购策略; 采购订单与采购合同;采购成本与价格管理;采购绩效评; 国际采购代理业务及风险防范。 | 结合案例组织教学 |
11 |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 |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系统规划、设施设备规划,配送中心的区域设计、基本作业管理、库存管理,以及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 组织实地参观物流企业。 |
12 | 物流成本管理 | 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分类、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成本预测与决策、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预算、运输成本管理、流通加工成本管理、物流配送中心的成本管理、物流业绩评价等。 |
九、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一)教学团队要求:
1、本专业的专业专任教师配备的师生比不超过1:30;
2、专业负责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教师职务,取得物流师或与所任学科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或执业资格证书。
3.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23%。
(二)专任专业教师应具备下列任职资格:
1、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
2、具有商贸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3、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在企事业单位工作2年以上或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累计6个月以上,取得物流师从业资格证书,并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本专业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任职资格:
1、在企业、行业、专业团体的物流岗位工作,有丰富的物流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具有物流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物流管理职务;
2、具有一定的专业教学经历和教学水平;
3、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责任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4、有保证完成兼课任务所必需的时间。
十、实训实验条件
(一)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仓储中心作业区、运输作业区、叉车训练场、物流核心实验室、商务技能实训中心等。
(二)本专业核心设备和实训资料:
主要包括物流仓储系统软件;物流运输系统软件;电动驾驶叉车;ERP模拟系统;自动立体库系统。
(三)本专业主要实训场所功能及配备要求:
实训场所名称 | 主要功能 | 主要设施与资源 | 配置建议 |
叉车训练场 | 叉车、货架、模拟货品、托盘、训练杆 | 叉车驾驶作业,完成、规定路线行驶、货物上下架、堆垛等规范操作。 | 能满足20人同时训练和教学要求; |
仓储实训中心 | 模拟企业仓库的进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能完成电动堆垛车、托盘搬运车、手持终端、码垛、盘点的实操。 | 自动立体库、无线RF手持终端、电动堆高车、蓄电池平衡重式叉车、仓储软件、货架、托盘、计算机、电子拣选系统。 | 能满足20人左右同时训练和教学要求的场所和设备配置 |
运输实训中心 | 模拟运输企业完成干线运输、市内配送等作业。能完成手持终端、作业单据、笼车、验收等实操。 | 物流综合业务平台管理系统、模拟干线运输车、模拟室内派取车、热敏打印机、移动式电脑、 | 能满足20人同时训练和教学要求。 |
物流信息技术实习区 | 完成条码制作、检测和运用实操;通过无线射频的实验,掌握其工作原理。 | DATA MAX条码打印机、便携式条码检测仪、HP微型计算机、Symboi条码扫描枪、TSC条码打印机、联想计算机、RFID无线射频系统 | 能满足20人同时训练和教学要求; |
物流核心实验室 | 完成在软件上物流作业,使学生从宏观上理解物流作业流程。 | 物流软件、计算机 | 能满足40人左右同时训练和教学要求的场所和设备配置。 |
十一、编制说明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根据下列有关文件制定
1、苏政办发【2012】194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
2、苏教职【2012】36号《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二)本方案的总学时为5050,其中公共基础课为1904学时,占37.7%;专业平台课1594学时,占31.5%;专业方向课204学时,占4%;专业技能项目实训196学时,占3.8%;顶岗实习480学时,占9.5%;任选课566学时,占11.2%;其他类教育活动106学时,占2.1%。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技能课的课时比例为4:6。
总学分290学分;计算办法:课程教学按照每学期16-17学时1学分计算;专业实训项目课程按照每周2学分计算;顶岗实习按照每周1.5学分计算;社会实践、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教学活动按照1周1学分计算。
(三)限定选修课设置及选修建议
1、德育课限选课:心理健康,在第7学期开设。
2、文化课限选课:地理。
3、专业方向课限定选修课程:我校实施性方案对限定选修课程按照两类专门化方向设置。
(四)任意选修课的开设
1、任选课程分为人文素质类、专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等三类课程;
2、为体现各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的规律性,任意选修课由各校自主课程开发和设置。
3、任意选修课程设置包括:
人文素质类:书法、普通话定级、讲演与口才、茶艺欣赏、音乐欣赏、文学名著欣赏、摄影与欣赏、大众健美操、公共关系、礼仪训练等等。
专业技能类: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类课程、物流专业持续发展性课程、物流类软件运用、专业文化建设等类课程。
社会实践类:市场调查、社会经济现象调查、物流管理案例调研、与物流企业结对短期跟岗体验等。
(五)其他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但专业平台课和专业实训项目课程的课程设置原则上没有动,只是在个别课程的课时安排上做了微调,以便更加切合实际;课程的调整主要体现在选修课上,这样更有利于我校的企业进课堂等等的特色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