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共鼓楼区委、鼓楼区人民政府关于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附件4:

中共鼓楼区委  鼓楼区人民政府

关于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精心打造“特色、多样、开放、优质”的鼓楼教育品牌,推动鼓楼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合理调整,优化教育规划布局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从现有学校布局出发,将南京市中小幼学校办学标准与我区实际相结合,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满足区域人口、适龄儿童变化带来的教育需求。

(一)放大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促进完善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机制,进一步推进教育集团化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发展具有鼓楼特色的校群发展模式,缩小校际间的办学水平差距,全面落实“学有优教”。

(二)改善老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

通过改建校舍、优化校园、校区调整等方式,着力解决一些学校占地面积小、专用教室缺、活动场地少的问题,为品牌学校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综合竞争力。

二、统筹兼顾,优化教育资源结构

(一)学前教育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并举

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强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落实公建配套园所的及时移交;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调整、改造、公助”等方式,每年增加公办园2-3所,侧重增加老城区北部和河西地区公办园的数量;重点打造10所公办幼儿园,将鼓楼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突出打造成全国一流品牌幼儿园。鼓励社会各界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幼儿园。到2015年,教育行政部门办幼儿园比例力争达30%,省优质园比例达80%以上,到2020年,教育行政部门办幼儿园达40%,省优质园达90%以上,逐步实现就近入园入托。

(二)义务教育适度调整与局部扩张并举

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根据学前教育人口变化,适度调整老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及布局,调整整合学校2-3所;增加河西地区小学、初中的数量,到2015年新增小学2-3所,新增初中1-2所。确保100%的小学、初中达到省示范学校、省示范初中的办学标准。

(三)高中教育优化整合与优质扩张并举

根据全区高中的发展定位,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初、高中分设,促进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发挥各自的示范作用,并重点打造省五星级高中3所,形成品牌效应。到2015年在河西地区力争创建五星级高级中学1所,到2020年前,再在老城区的南、北部创建五星级高级中学各1所。

(四)构建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2015年前,创建1所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所国家开放大学全国示范性学院。全区85%以上常住人口接受终身教育培训,具有鼓楼户籍的工人和在岗人员培训率分别达到100%和85%。

三、完善机制,推进教育发展的优质均衡

(一)进一步健全教育公建配套项目管理机制

保证教育公建配套学校的规划、建设、交付与住宅建设做到“三同步”。区教育局要主动参与教育公建配套学校建设和管理,在学校规划选址、建设规模、方案设计等方面把好关。

(二)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使学生受教育机会公平均等

采取切实措施,控制区外择校生人数、降低区内择校生比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100%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以上。学校规模适度,班额符合标准,校内均衡编班,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

(三)努力加快多元开放的教育合作与交流进程

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扩大师生国际视野,显著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区域教育合作交流;畅通学校、社区与家庭的沟通渠道。

四、明确目标,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一)优化整合资源

进一步开展全区教育布局规划系统调研、论证,分步完成银城小学、长阳小学、丁家桥小学、工人新村小学、清凉山小学等学校(幼儿园)的调整整合,使局部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二)加速配套建设

1、“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2-3所公办园。

2、提高江东软件城小学和中海凤凰地块配建小学的规模,督促江东软件城小学尽快开工。

3、启动聚泽园小学建设和金陵汇文小学部扩建。

4、推进鼓楼中专校新校区建设。2013年前,按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标准完成校舍和设施建设。

5、启动电台村地块教育设施建设,力争2014年前建成五星级高中1所。

6、按“江苏省区(县)示范教师研训中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硬件水平。

(三)完成“1-1-3-5-20-10”建设

1、1所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

2、1所国家开放大学全国示范性学院创建;

3、3所省五星级高中创建(河西1所,老城区南、北各1所);

4、5所初中的重点打造(河西3所,老城区南、北各1所);

5、20所小学的重点打造(河西10所,老城区10所);

6、10所公办幼儿园的重点提升(河西4所,老城区6所)。

(四)发展教育集团

积极开展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集团章程,明确集团的组建原则、发展方向、人员管理、经费保证、管理方式、硬件配置等一系列问题,保证集团有序运作。合理制定集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实现同质互补、异质联动。丰富集团组建模式,探索中小幼发展“联合体”等新模式。适时开展对集团工作的督导与评估,定期组织集团间的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