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配送中心运作管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仓储与配送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配送作业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在学生学习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通用配送作业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物流配送作业流程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电子订单处理、备补货、拣货、配载货项目。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物流员》四级的相关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以配送流程为基础,展开配送作业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观察、考察、实践、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予师生以创新的空间。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 培养一切从实践而来,尊重科学的理念;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配送作业岗位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掌握配送作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职业岗位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个性品质,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主要职业能力目标:
l 会操作订单管理信息系统,会制作表格、录入数据,具备处理异常订单的能力
l 能看懂配送合同,会办理货物送达交割手续
l 会操作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配送作业流程操作要求,完成备货、补货、拣货、配载操作
l 会使用配送作业常用的物流信息采集终端设备和手动搬运工具
l 能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货物分类,并使用相关加工工具根据加工组装图组装产品
l 能根据流通加工要求进行复检、标记等操作,会操作常用包装机械进行货物组配包装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工作任务 | 课程内容与要求 | 活动设计 | 参考课时 |
1 | 配送中心体验 | 1.理解配送的概念和内涵 2.了解配送中心的概念与分类 3.熟悉配送中心的内部布局 4. 能识别配送中心业务活动和岗位 | 活动一 配送中心认知 参观配送中心并观看录像,指导学生观察配送中心内部的布局和工作环境 活动二 讨论并撰写报告 小组讨论对企业配送中心的基本认知,撰写参观报告 | 4 |
2 | 电子订单处理 | 1.了解配送中心运营模式,会操作订单管理信息系统 2.会制作电子表格 3.会录入订单数据 4.掌握订单管理基本要求,能处理异常订单 | 活动一 电子订单处理 组织实地参观配送中心,请专家现场讲解电子订单处理过程 活动二 订单管理系统操作 用订单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制表、录入操作 活动三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认知 通过观看录象,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活动四 异常订单处理 模拟设置异常订单,完成处理过程 | 10 |
3 | 备货、补货、拣货、配货作业 | 1.掌握商业合同基本知识, 能看懂配送合同 2.会各种备货操作 3.会各种补货操作 4.会各种拣货操作 5.了解RF基本知识,会使用RF终端设备 6.理解配送管理基本知识,会操作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7.会组配不同类型的货物 8.会操作配送流水线 | 活动一 补货、拣货、配货认知 组织现场参观补货、拣货、配货作业,使其了解配送作业的过程 活动二 RF设备、搬运工具实训 组织学生进行RF终端设备、手动搬运工具使用等实训活动 活动三 备货、补货、拣货实训 组织学生进行备货、补货、拣货等实训活动 活动四 配送管理系统操作 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信息输入与调用 | 16 |
4 | 配载、送货作业 | 1.了解配送区域地理信息基本知识,会查询配送区域地理信息 2.会配载货物 3.了解合理输送的基本要求,会进行配送路线的选择与优化 4. 了解送达作业的基本要求,能按送达作业流程操作 5.会进行车辆货物配装 6.会办理货物送达交割手续 7.会使用GPS、GIS | 活动一 配载、送货作业认知 组织学生现场参观配载、送货作业,使其了解配送作业的过程 活动二 交割手续办理 组织学生分角色以小组形式办理货物送达交割手续 活动三 GPS、GIS系统使用 使用GPS、GIS系统,完成信息调用 活动四 配载、送货实训 组织学生进行配载、送货作业实训或模拟操作活动 | 16 |
5 | 包装加工操作 | 1.了解流通加工基本要求,会进行货物复检 2.了解流通加工基本要求,会进行货物组配包装 3.掌握标志、标识基本知识,会识别各类标志、标识 4.会打印、贴标签 | 活动一 流通加工认知 组织学生现场参观流通加工过程,使其了解复检、包装、标记等作业过程 活动二 包装设备、标签设备实训 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包装设备、标签设备等实训操作活动 活动三 标签打印、刷唛 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打印、贴标签等实训操作活动打印、贴标签 | 10 |
6 | 产品再加工 | 1.了解货物分类要求,能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货物分类 2.会使用相关加工工具组装产品 3.能根据加工组装图组装产品 | 活动一 产品再加工认知 组织学生现场参观,使其了解产品再加工作业过程 活动二 产品组装 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根据加工组装图使用相关加工工具进行组装产品活动 | 8 |
7 | 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 1.会操作配送管理信息系统2.会制作电子表格 3.会录入配送数据 4.会使用条码扫描仪等信息设备 | 活动一 配送管理系统操作 上机操作,运用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信息输入与调用 活动二 条码扫描仪操作 按配送作业环节要求使用条码扫描仪等信息设备 | 8 |
合计 | 72 |
4、实施建议
4. 1教材编写建议
(1)本课程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建以任务引领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2)教材编写应以行业专家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拓性相统一的课程思想,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热爱、追求与创造性思维活动。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
(3)教材内容应凸显实践性、应用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不求体系的完整性,强调与岗位业务相吻合,通过动态流程图、实际案例、情景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采用并列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掌握处理多式联运的基本职业能力,并易学、易懂、易接受。同时又要具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业务操作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地纳入其中。
(4)教材提倡图文并茂,增加直观性,有利于初学者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续性。
(5)教材的练习设计包括:技能操作练习、思考练习,作为课堂活动设计的拓展、深化和完善。
4. 2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做学一体。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实验实训、观察记录把学生引向实践。通过组织小实验、小课题,拓宽思维空间,激发成就动机,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运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生活经验等方式深化学习内容。
(3)要注重技能训练及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每次活动应使学生上一个阶梯,技能训练既要有连续性又要有层次性。
(4)可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分别安排师资,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5)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个性品质。
4. 3教学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职业能力。
4.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配送实训场所创设工作情景,开发操作训练模块,使学生较快适应配送作业环境。
(2)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积极自主地完成配送作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提高配送岗位工作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版权所有@陆超物流名师工作室
招生电话:025-86655216 025-83328633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清凉门大街嫩江路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