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会计实训基地建设调研论证报告

查看数0


会计实训基地建设调研论证报告

一、引言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人类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所在。国家近些年来不断提倡: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会计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门类.当然也必须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深入调研.并结合各方面分析.得出了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三个基础,一个核心的建设方案.希望能为后续研究者起到参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育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内涵,它主要辅助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培养其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紧缺人才。所谓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其中专业技能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而职业素质则决定其工作能否长久以及能否更长远的发展。而建立实训基地,则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为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

会计理论课程比较系统、比较严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但是,由于会计理论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教学过程一般都比较抽象,因而学生感到很难理解。尽管安排了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原始凭证进行识别和记账的训练,但这些训练比较单一。如果可以营造一个将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还能让学生以更加生动和真实的方式将所学真正变成自身的能力。因此,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也是学生们的迫切需求。

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现状

由于建设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是一项重要并且紧迫的工作,需要见到成效,所以围绕这个建设问题,不少学者提出了各种建设方案,力求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各种灵丹妙药。

王炳志在其《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同步核算实训模式探讨》一文中,提出了校企同步核算实训模式。他指出:所谓校企同步核算实训模式,就是依托本行业的特点,将相应经济实体的现场经营管理环境同步转移至实训室中,让学生在实训室中就能接触到经济实体的现场资料,并与企业同步处理经营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这里的现场环境主要是指会计资料环境,同时也包括营销环境、材料收发环境和其他企业管理环境。笔者认为,这个方案具有

一定的建设性,并且可行性也很高。

事实上,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是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从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快速发展,这使得会计就业岗位的标准不断提高、难度也逐渐加大。这使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成为了一种必须,也掀起了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对比分析

通常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校外的实训基地则通常和一些企业进行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从这里来看,是否与企业连动似乎成了校内与校外实习的一个区分。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符合真实性原则、高技术性原则和通用性原则,使其尽可能贴近生产第一线,尽可能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体现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校外实训除了应满足校内实训的这些原则之外,更注重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

四、三个基础,一个核心的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分析,发现想要建设好会计专业实训基地,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质量、人才比例、实验设备、与企业连动。也就是说,不论是搞校内实训建设还是校外实训建设,最重要的必须要跟上实势,两种实训方式可以融合。其中,教师质量、人才比例以及实验设备是基础,与企业连动则是核心力量。会计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它的存在作用决定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是否处于一个企业环境中实训,不论这个企业环境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拟假设,就成为了一个核心力量。另外需要注重教师的质量,如果教师不合格,无论实训基地建设的多么完美,也只是个摆设。此外,人才比例也是一个基础,俗话说朽木不可雕,建设实训基地是一项消耗金钱的工作,如果将形形色色人群均纳入培养范围,一定意义上也会造成培养条件浪费。最后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就是实验设备,这是实训基地的一个硬性条件、物质基础。

五、结论

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导致会计行业也在不可预知的速度飞速发展,这使得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的会计专业实训基地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本文围绕如何建设好

一个切实有用的专业实训基地进行了探讨分析,融合了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共同点,并结合其不同点,得出三个基础,一个核心的有效建设方案,希望在实际的基地建设中,可以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合理的运用。

耗材领取记录